分享好友 建材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精准浇灭商场冷烟花表演,让智能化为消防设施赋能

2020-10-09 11:085270

在商场逛着逛着,突然一道水柱从天而降,这样的“掌法”你见过吗?

近日,多段“商场表演火焰被消防系统精准浇灭”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据新京报报道,事发北京龙湖长楹天街购物中心,一调酒师表演时冒出火焰触发灭火装置,大水精准洒下,调酒师落荒而逃,时长约47秒。

据防火监督员介绍,该消防水炮前端探测器为光电管的红紫外传感器,通过中央控制器自动侦测及定位火灾位置,启动电磁阀直接对起火位置进行喷洒,直至火源熄灭。

形象一点说,这就是藏匿在商场里的消防“狙击手”,并且随时待命,二十四小时值守,一遇明火,立即狙杀。

我特意研究了下类似的智能高空水炮,发现其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安装高度可达20多米、可360°回转、工作温度可下至零下15℃、上至105℃,监控半径可达30米等。

大型商场,一般易燃物比较多,如服装店、书店、毛绒玩具店等;商场店铺众多,往往电器设备、灯具设备、临时电气线路也非常多,存在一定的火源隐患;再加上商场又是人流密集地,消防压力相对较大,一旦发生火灾,救援难度可想而知。

有了这种集灵敏度和精准性于一身的智能消防设备,就可以更加及时地把火源扑灭,避免酿成大范围的火灾。对公共场所而言,利用好这类智能消防设施,也能“以防万一”,省下不少消防安保成本。

这次公众为这位智能“消防员”点赞,原因还在于,我们在现实中见到了太多消防设施摆设化的尴尬情形。

检索“火灾”可以发现,“消防车进不去”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很多消防设备虽然明面上存在,但到发生火灾时才发现只是摆设。

如今年1月,广西柳州市一小区车库起火,4辆电动车被烧毁。消防车赶到后却被一道铁桩拦住。事后调查发现,除了消防通道被挤占外,该居民楼的消防箱也被上锁,部分消防设备缺失……而物业又对此一问三不知。

换个角度看,这段视频之所以火,正是因为见过类似神速灭火的人并不多。网友们给此次“灭火行动”点赞,也是迂回地表达了某种期许:消防设施应该多些智能化,少些摆设化。

消防设施,是防患于未然的“战备”,它本应具备灵敏、精准、及时的特点。此番商场高空水炮大展身手,或许也给公共场所的消防工作提了醒:那些捍卫生命财产的消防设施,不仅应该“活起来”,还应该“聪明”起来,而不是沦为虚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开展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消防产品市场秩序,切实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近日,陕西安康市石泉县市场监管局联合消防大队开展了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

0评论2021-04-09789

各巨头争相出资,智慧消防的“魔力”在哪?
3月25日,华为在沪举办了华为消防生态圈战略发布会,标志着华为一举进入智慧消防圈。

0评论2021-04-09815

烟台消防严抓三站市场火灾防控工作
为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确保全市火灾形势高度平稳,烟台市消防救援支队多措并举,迅速开展隐患排查、熟悉演练等专项行动,夯实三站市场火灾防控基础。

0评论2021-04-09844

筑牢安全“防火措施”!
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安全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消防素质、安全防范与自救能力,3月22日,浙江潮邦厨具电器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培训、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

0评论2021-04-09876

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消防器材专项检查
为切实加强消防器材质量安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行为,在3.15来临之际,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开展了消防器材专项检查行动,切实消除消防器材质量安全隐患。

0评论2021-03-18869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消防器材不合格
2021年3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0年第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0评论2021-03-18846

如何辨别消防器材真伪?郑州消防:可拨打这俩电话投诉
为提高消费者的消防产品质量意识,辨别消防产品的真伪,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当日,郑州市惠济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3·15消防产品打假"活动。

0评论2021-03-18745

消防器材真伪识别也不可忽视
3月15日,商丘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万达广场开展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传授真伪消防产品辨别方法及消防安全知识,受到过往市民的关注。

0评论2021-03-18700

火眼金睛辨真伪,请选择合格的消防器材!
今天是国际第39个“3.15”消费者权益日,涪陵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场监管局,在涪陵区消防器材售卖处,对大批消防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0评论2021-03-18711

我市出现以“消防培训”为名兜售消防器材的行为
近期,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多起群众举报投诉,反映有组织机构冒充消防部门向社会单位以消防安全培训为由,打着义务消防安全培训的幌子,为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实际目的是兜售其经销的各类消防器材,严重影响了消防救援队伍形象,在全市造成恶劣影响。

0评论2021-03-1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