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透水混凝土与沥青路面核心差异对比
一、材料组成与结构特性
| 
				 指标  | 
			
				 彩色透水混凝土  | 
			
				 彩色沥青路面  | 
		
| 
				 主体材料  | 
			
				 水泥(42.5级及以上)+ 单粒级粗骨料(5-10mm碎石)+ 增强剂 + 无机颜料  | 
			
				 脱色沥青(或冷拌树脂)+ 彩色石料(3-5mm)+ 改性剂(SBS/MMA)  | 
		
| 
				 结构特性  | 
			
				 蜂窝状多孔结构,孔隙率15%-25%,透水速率≥30升/米/小时  | 
			
				 密实级配结构,透水性差(需依赖表面排水系统),孔隙率<10%  | 
		
| 
				 施工工艺  | 
			
				 常温搅拌摊铺(无需加热),分层压实后需≥7天养护  | 
			
				 高温拌合(130-160℃)摊铺,冷却后即可通车  | 
		
二、性能指标对比
| 
				 性能  | 
			
				 彩色透水混凝土  | 
			
				 彩色沥青路面  | 
		
| 
				 透水性  | 
			
				 单次降雨渗透率>85%,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热岛效应  | 
			
				 仅依赖表面排水,易形成径流,加剧城市内涝  | 
		
| 
				 抗压强度  | 
			
				 普通层C20-C30(18-30MPa),高强度层≥25MPa  | 
			
				 抗压强度>30MPa,抗车辙性能优异(动稳定度≥600次/mm)  | 
		
| 
				 防滑性  | 
			
				 湿态摩擦系数BPN≥65(依赖表面骨料粒径)  | 
			
				 湿态摩擦系数BPN≥70(天然石料粗糙面提供高防滑性)  | 
		
| 
				 耐久性  | 
			
				 使用寿命5-8年(需定期喷涂密封剂)  | 
			
				 使用寿命8-12年(抗紫外线老化性优)  | 
		
| 
				 环保性  | 
			
				 无VOC排放,高温下无异味,可降低地表温度3-5℃  | 
			
				 高温施工释放少量有害气体,需采用环保改性剂降低污染  | 
		
三、适用场景与经济性
| 
				 维度  | 
			
				 彩色透水混凝土  | 
			
				 彩色沥青路面  | 
		
| 
				 典型应用场景  | 
			
				 人行道、公园广场、自行车道、生态停车场(轻载区域)  | 
			
				 高速公路、公交专用道、重载物流园区、交叉路口(高车流量区域)  | 
		
| 
				 综合成本  | 
			
				 80-200元/㎡(含基层施工与养护)  | 
			
				 150-350元/㎡(含高温设备能耗与改性剂成本)  | 
		
| 
				 维护需求  | 
			
				 需每3年清洗孔隙+重涂密封剂,维护成本约30元/㎡/次  | 
			
				 无需特殊维护,仅需定期清扫,维护成本<10元/㎡/年  | 
		
四、选型建议
优先选透水混凝土的场景
生态修复项目(如海绵城市建设)、景观步道、非机动车道等需兼顾透水与降温的区域;
预算有限且对通车速度无硬性要求的市政工程。
优先选彩色沥青的场景
交通主干道、机场跑道、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的工业区;
需快速通车(施工后2小时开放交通)的应急工程。

